攻城炮是攻城战的核心兵种,其高额建筑伤害使其成为摧毁敌方防御工事的关键。攻城炮的主要目标是敌方炮塔和城市建筑,但需注意其对抗其他兵种时输出极低,因此必须搭配其他部队协同作战。合理的兵力配比和战术安排能显著提升攻城效率,避免无谓损失。
攻城炮的部署需严格遵循站位原则,通常应保持120距离以避免被敌方炮塔锁定。坦克部队需先行吸引炮塔仇恨,为攻城炮创造安全输出环境。步兵可同步进场清理防空炮,而坦克歼击车则负责牵制敌方装甲单位。炮兵部队需分散行进,避免集中暴露在喀秋莎火箭炮的火力范围内。攻城炮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战斗成败,每损失一门都会大幅降低攻城成功率。
攻城炮的运用需结合战场实时情况调整。若敌方驻军火力过强,可先使用轰炸机清除喀秋莎火箭炮,再派攻城炮进场。若战斗进展不顺,需及时撤退保存实力。攻城阶段结束后,优先重建炮塔和空军基地以巩固战果,并将资源集中输送至占领城市进行后续发展。攻城炮的战术价值在于高效拆解防御体系,而非参与正面交战。
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不建议过度依赖攻城炮。中坦或重坦配合少量攻城炮即可应对大多数攻城场景,突击炮与攻城炮的伤害差距仅为10%,但前者泛用性更强。攻城炮仅推荐在针对高阶城市或密集防御工事时大量投入,且必须配备足够的护卫部队。盲目使用攻城炮对抗非建筑目标会导致战术失效。
攻城炮的实战表现受地形和视野影响较大,需依靠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提供视野支持。森林地形虽能提升炮兵攻击力,但会进一步降低机动性,需权衡利弊选择行进路线。攻城炮的射程优势需通过视野控制充分发挥,缺乏视野的盲炸无法实现预期效果。任何脱离体系的单独行动都会导致战术失败。玩家应优先掌握其部署逻辑,再逐步优化兵力配比与战场应变策略。